现代古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临古城西接娘子关了解一下井陉矿区的这个 [复制链接]

1#

之前,你可能真没听说过荆蒲兰,甚至对头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光环的井陉旧城也知之甚少。百度地图定位一下井陉县天长镇,然后向西1.5公里,位于省道旁的村庄就是隶属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凤山镇的荆蒲兰。荆蒲兰村是矿区的一个飞地,人口余人,总户数户,村域面积亩,村落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年村口新建牌楼两座。村口古朴庄重的汉白玉石牌坊,匾额为解放前夕曾在荆蒲兰村居住多日的著名作家魏巍先生所题。

井陉旧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

荆蒲兰南牌楼

《井陉矿区志》这样记述荆蒲兰:荆蒲兰位于矿区南部井陉矿务局四矿北面属井陉矿区的飞地,西南滨绵河,西滨绵左干渠,东与井陉县翟水兹为邻。距区政府所在地10公里。相传该村为明代万历年间疏散人口,由山西省一部分移民迁至本地设村。因滨邻绵河,土地湿润,水草丰美,盛产荆条(野生木)、蒲草和兰草,故名荆蒲兰。雍正八年井陉县志》上记为“荆蒲栏”,似有“荆条蒲草似栏杆”之意。全村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耕地亩,林地亩。全村共户,人口人。3年全村有拖拉机50辆播种机10台,收割机4台,脱粒机15台,旋耕机10台,汽车15辆,扬水站4座,蓄水池1个。

鱼眼镜头下的荆蒲兰全貌图

考究荆蒲兰的地名,一说荆蒲兰原名校场,宋代就有高氏家族人士居住,宋朝熙宁八年天长镇治县,此处设校场,故以地名焉。明代李氏兄弟由山西洪洞移来居住,这里山环水抱,环境幽雅,境内荆条藏莲,蒲草葱茏,人兰化芳香,先祖易其名荆蒲兰,其优其雅,诸方威赞,境内域外莫有出其右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荆蒲兰东临古城,西接娘子关,乃咽喉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村内有多处古建镇、古戏台、古庙宇、古民居、因煤矿采煤拆迁荡然无存。龙王庙、山神庙、洞星城,洄龙坑遗址犹存,黄河阵、古会、根求雨,徐龙公的传说5项列入区非物资文化。

荆蒲兰出过举人高九元。高九元清乾隆年间,年生于农耕世家,自小天资聪颖好学,刻苦勤奋,12岁背咏多首诗词,并能吟诗作赋,20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后逢大比之年进京通赋,正值皇帝接见各地举人时,喜得龙子,此时高九元献了嘉庆帝四字一言的吉祥双关语(龙重英才),圣上龙颜大悦,赞曰:天下奇才,后生可畏。日后朝廷多次请他入仕,都被他百善孝为先的理念扣恩相绝,皇上念其实为一大孝子,赐银五百顶戴花翎,终身享用朝廷俸禄,凡路经此处的文物官员均落轿下马,进家参拜。亲眷为他祝73岁大寿,牌一块,上书恩赐传庚,其正文内容大概与皇上的恩赐有关吧。这块匾在高家的门庭上悬挂了一百零四年。荣耀了乡里,荣耀了高氏家族,年高氏后人高拉庭将此匾献于村史馆。

荆蒲兰村的水磨由来已久,早可以追潮到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致一古长的传线们粉加工器械,历经资要,来道送水》套经久不衰,延用至今,为荆蒲兰村的历史填写了浪果要彩的一页。

水磨坊老照片

荆蒲兰仅存的水磨坊

“水磨”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主要由上下扇磨盘、转轴、水轮盘、支架构成。上磨盘悬吊于支架上,下磨盘安装在转轴上,转轴下端装有水轮盘,以水的势能冲转水轮盘,从而带动下磨盘的转动。磨盘多用坚硬的石块制作,上下磨盘上刻有相反的螺旋纹,通过下磨盘的转动,达到粉碎作物的目的。经过水磨加工的玉米面、小麦面,是很有特色的农产品,深得百姓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清代井陉绵河畔有水磨达上百盘。上世纪九十年代,仅荆蒲兰一村就有水磨九盘。年,受“7.19”洪灾影响,水磨坊大部分被洪水冲毁,现仅剩灾后修复的一盘。

宋来保,井陉矿区荆蒲兰居民。其外公高占魁得师傅真传,是建水磨坊、修水磨的“把式”,受其影响其子高贵芳、高贵成都成为修建水磨的行家里手。宋来保自幼受两位舅舅的言传身教,进入修建水磨行列。在年,开始承包本村的水磨搞加工,在多半生的经历中见证了绵河畔水磨的兴衰起落。年,荆蒲兰水磨面加工技艺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来保成为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荆蒲兰的煤矿开采:

井陉矿区一带煤田蕴藏较广,荆蒲兰作为矿区的飞地也不例外。年由北洋军阀段祺瑞以股权的优势占有了经营权。于年在荆蒲兰村开井,次年投产,段委派其弟段祺勋出任经理。年此井报废。年,国家投资又恢复了老井的开采,当地人把此煤矿称作四矿,70年代矿井产量到达鼎盛时期,全矿职工高达余人,日产原煤吨,后因煤田枯竭,年矿井废弃,后筹建水泥厂。

荆蒲兰的九曲黄河阵:

传说九由黄河阵为商代赵公明所创军事阵法,姜子牙破阵后所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经民间采用逐步演变形成集健身及娱乐为一体的民间活动,明代传入荆蒲兰,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钉制黄河阵需用多种材料:木桩高梁杆,棉花.食用油.五鱼纸,柏树枝等,并进行选址,打柱绑扎连接.搭建牌楼,糊灯碗等多种复杂工序。每年正月十三全村人都来钉黄河,一天即可,完工后由老者领队,一路炮声不断,锣鼓喧天。钉好的黄河城,雄伟壮观,由九个小城组合而成,形成一大方阵城,城中有城,城城相通,三百六十一根桩,桩桩相连,三百六十一盏灯,灯灯相映,象征一年天日子红红火火,全程八十五道弯,其形状庄重,古朴,典雅,内形似黄河,外观似座城。使人产生一种城中有河,河中有城,河在城中流,人在河中游的感觉,体现了黄河的古老文化,让人赞叹不已。元宵节黄河阵之夜是喜庆之夜,民俗之夜,更是文化之夜,更得以黄河文化的展现与传承,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荆蒲兰的诸多人文历史:

年荆蒲兰洪灾:

年7月19日晚,荆蒲兰村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顷刻间导致水、电、路、通讯全部瘫痪,村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危急时刻各级党政领导亲临灾区现场,指挥调度抗洪抢险,社会各界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进入灾区,更有我村广大党员群众以及在外志士慷慨解囊并积极投身到抢险自救当中,确保水、电、路、通讯得到尽早恢复。年3月中俞灾后重建工程正式启动,时至今日已建成南北牌楼两座,建成挡水墙米,灰复锦秀街路面平方米、锦秀街两侧排水沟米,新建大排洪沟80米,新铺村南口道路1平方米。

年8月荆蒲兰社区捐助高考优秀学子

荆蒲兰北牌坊

著名诗人、剧作家霍德俊先生曾为荆蒲兰撰诗曰:

故邑西门户,较场论古今。

疏秀民风朴,钟灵气象森。

村头生瑞草,地下蕴乌金。

繁华夸盛世,处处鼓瑶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