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03-19
云南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于年、年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西东巴古籍于年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文化遗产荣誉的获得,极大地提高了云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千上万的游客和考察研究者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与之相伴的是一些问题的出现,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丽江经商的人急剧增多,丽江古城的民宅出租价格不断上涨。被可观的租金所吸引,古城原住居民逐渐把住宅租给外来商户,自己则搬离古城,在周边小区另外买房居住。原住居民的外迁导致古城传统民俗文化流失,以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生动的日常生活民俗图景”的古城原貌难以再现。面对这种现象,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腾出古城的一些公房传统院落,展示丽江本土传统文化,其中包括雪山书院、恒裕公民居博物馆等;保留一些古今著名学者、作家、画家、地方文化名人的故居,以及丽江三联书店等,让旅人从这些文化院落中欣赏和了解丽江古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丽江古城历来有开放包容的传统,因此历朝历代的文化和民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迁和发展,每个时代的丽江古城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发展新的丽江古城文化,即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情趣相互融合的新古城。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新的古城文化,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用心经营才会形成。今天在丽江古城居住和经商的新丽江人,无论来自哪里,是哪个民族,应该和原住居民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共同营造充满新的魅力和活力的当代古城文化。云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多年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也探索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模式和经验,值得进一步完善和开拓创新。比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构成部分的束河古镇,多年来成功坚持一种发展模式,既有在传统古村落基础上依循本地村落传统建筑格局和民居特色的古镇拓展,在核心区外围盖了不少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的纳西民居式建筑,又严格保护了传统民居,保留了村落的田园风光和村民们传统的日常生活格局。旅人在这里可以看到纳西农民真实的日常生活、纳西民俗和田园风光。学者们将此种模式称为“分区制”,它避免了原住居民的大量外迁,保持了“人村同在”的格局。素有“伟大的大地雕塑”美誉的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可以看到当地旅游和各种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盛况。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梯田荒芜、景观退化、面积萎缩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原有农耕文化传承的断层和乡村非物质传统文化的衰落。世界遗产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出现新问题是正常的。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需要集思广益,建章立制,汲取国内外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经验做法,结合云南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使云南的世界文化遗产既保留传统文化本真的魅力,又能在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作者:杨福泉,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延伸阅读杨福泉:名村古镇怎么就变成了“空壳村镇”年再到剑川石宝山(文、图、曲)留住一颗颗星辰——剑川乡村文化考察随想(文、图、曲))剑川石宝山歌会有感(诗、图)《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转:立足本土走向国际的少数民族学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杨福泉研究员简介
改革开放给了我走出国门治学的机会(《域外访学记》代序)(文图)
《世纪》杂志
;改革开放初云南第一位受邀走出国门的少数民族学者,回忆其赴德国访学的曲折经历
《东巴教通论》简评2则(文、图、曲)
《东巴教通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后记、封面、目录等
东巴教概论
东巴文献及其当代释读刊布和创新(后记、封面、目录等)
《纳西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前言(封面、照片)
《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第三版本后记(封面、目录)
《策划丽江——旅游与文化篇》(前言、目录)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封面、后记、目录)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后记、封面、目录
《新定位大团结——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后记、目录、封面)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封面、目录、后记、书评
《丽江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前言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玉龙彩云.纳西族》前言、封面、目录
《听“云之南”的故事—云南民间故事中小学读本》序言、后记(文、图、曲)
《远去的背影——云南民族记忆-》编撰札记(文、图)
加拿大著名摄影家乌莉眼中的纳西人(系列图)
拙著《玉龙情殇——纳西族的殉情研究》(目录封面附录)
旧著《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后记(封面、目录)
旧著《生命神与生命观》(引言、封面、目录)
古国生死曲(《生死绎影·*路》前言)(文、图)
探访木增的遁世之所(《忠臣雅士:木增》选载)
异乡客融入的乐土(《古王国的望族后裔》节选)(文图曲)
《灶与灶神》导论(后记、目录、4种版本封面)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论东巴教与纳西人的生态伦理道德和习俗
“改土归流”中的“以夏变夷”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文、图)
《神路图》解说
略论东巴教的“还树债”及其口诵经
纳木依与“纳”族群之关系考略(文、图、歌)
杨福泉:敦煌吐蕃文书《马匹仪轨作用的起源》与东巴经《献冥马》的比较研究
(法)雅克?巴克著《麽些研究》中文版序言(文、图、曲)
国际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
《丽江地名故事》序言(封面、目录、曲)
《纳西谚语集》(Naqxikoku)序言(文、图、曲)
序言
《丽江百年摄影》序言(文、图、曲)
《听“云之南”的故事—云南民间故事中小学读本》序言、后记(文、图、曲)
一本小书《活着的象形文字与东巴文化》
《听“云之南”的故事—云南民间故事中小学读本》序言、后记(文、图、曲)
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乡白沙完小乡土知识教育的实践(文、图、曲)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后记、封面、目录
《纳西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前言(封面、照片)
《纳西族文化史论》目录和封面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艺术欣赏与人生》简体字版序二(文、图、曲)
绿雪歌者──李霖灿与东巴文化(引言、目录、图、曲)
台湾版《寻找祖先的灵*——重返纳西古王国》(田野纪实)(封面、扉页、目录、后记等)
《新定位大团结——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后记、目录、封面)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玉龙彩云.纳西族》前言、封面、目录
拙著《灶神研究》四种版本(封面、目录、后记)
《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简介(文图、后记、目录、曲)
《纳西族文化史论》目录和封面
关于纳西、摩梭与纳族群——《纳西、摩梭民族志——亲属制、仪式、象形文字》中译本后记
洛克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校译后记(文、图)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封面、后记、目录)
《策划丽江——旅游与文化篇》(前言、目录)
《丽江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前言
作者心语:我心依旧(《象形文里写春秋》选载
读故土(《寻找丽江之*》前言)
台湾版《寻找祖先的灵*——重返纳西古王国》(田野纪实)(封面、扉页、目录、后记等)
圣山,灵山与情山—一个纳西学人对玉龙雪山的解读(序曲、封面、目录和图)
古国生死曲(《生死绎影·*路》前言)(文、图)
生死绎影·殉情──“殉情之都”寻踪录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丽江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前言
《行走中国灵境丽江》(文、图、曲)
《山水丽江》后记(文、图、曲)
难忘的回忆与印象(文、图、曲)
杨福泉简历和论著简介(论著封面)
《杨福泉论文选》(前言、封面、目录)
《杨福泉作品选集》自序与后记(文、图、曲)
略述我的治学经历—《杨福泉纳西学论集》前言(目录等)(-年)
学人访谈
杨福泉:单一文化很难促进社会繁荣
沉潜学海三十载寻径问学度华年——我的老师杨福泉印象
杨福泉李世武:民族艺术的滋养与国际视野的形成——人类学家杨福泉教授访谈录
曾经的丽江高考文科第一名,独闯大学逆天改志愿,活出了精彩人生!
杨福泉、杨凤华分享故事——为纳西文化行“万里路”
杨福泉▏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和认同的思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