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古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在公示宜丰一地入选非遗传承小镇 [复制链接]

1#
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http://m.39.net/pf/a_4631560.html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市脱贫攻坚有关问题整改工作调度视频会议近日,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为培育一批有示范性、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小镇,经各地推荐,省文旅厅非遗处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拟公布17个非遗传承小镇(建设)名单,现予公示,公示期为7天。

其中

我县天宝古村

入选

天宝古村位于宜丰县城北部23公里处,面积约2.5平方公里。作为古宜丰县治所在地,距今约有多年历史。天宝古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等称号,年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

天宝古村有几大特色——

历史悠久,布局规整

天宝历史悠久,新石器遗址遍地,曾是上古邦国之一。商周时期有发达的青铜文化,在这里发现的一件商代铜铙,已定为国宝级文物。

天宝古村自三国时期至唐代,先后三次在这里设立宜丰县县城,前后有年之久。

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如船形,在江西船形村中更有古城特色:后有原生态的辛山自然环境相衬,东南有0余米的东水西流小溪环抱,形成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古村格局规整,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宅第、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外有城墙。如今,这些古街巷及宅第大部分保存完好。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科举之乡,文风昌盛

天宝古村是墨庄刘氏聚族而居的古聚落。

墨庄刘氏是中华刘氏家族中的著名家族,这个家族在宋代出过两个大史学家、文学家刘敞、刘攽,天宝刘氏即墨庄刘氏之后,文化基因优秀。天宝墨庄刘氏的基祖是南宋太姑岭巡检司巡检刘椿,致仕后定居天宝,经过多年的耕读传家和繁衍生息,使天宝刘氏成为地方望族,特别是以科举和传统礼俗闻名。

自宋代以来,天宝的文武举人、进士有名,其中进士22名;各类贡生、秀才多名,获皇家旌表、封赠的多名,至今保存完好的皇家赐匾有25块,是江西闻名的科举之乡,以至曾有江西乡试“无刘不开科”的说法,意思是江西的科举考试,离不开天宝刘氏学子。这种小村大功名的文化昌盛状况,全国也属罕见!

天宝书院林立,境内自宋至民国初年,先后建有68所书院、私塾。天宝刘氏在南宋曾建有一座宝书楼,上面刻有对联:“绿野有秋皆稼穑,青灯无夜不诗书”,意思是:金秋时节,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夜晚,宁静的村庄书声朗朗,到处可见挑灯夜读的人。这两句话,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天宝古村的耕读之风。

古村中最有名的书院是“尚友山房”和“墨庄书院”,培养了大批的新学人才,在江西书院史上,天宝书院占有一定份量。

乡贤有志,家国情怀

天宝刘氏家族由于重视传统教育,人才济济,无论在官在民都有家国情怀:为官者,或清廉正直,如南阳知府刘拱振;或舍身为国,如广西富川知县刘钦邻,为抵抗吴三桂舍生取义,电影《康熙大帝》专门有他的故事;为民者,如天宝五忠烈为保境安民甘愿献出生命、如兄弟义士大行公益慈善。

培根职业学校

到了近代,天宝又出了一批具有“五四”新思潮的乡贤,如清末举人刘化成、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刘天衢、报业名人刘己达,年他们在古村办起了一所新式学堂——培根职业学校,这是全国第一所设在乡村的现代专门职业学校,为赣西各地培养了第一批现代农业技术人才。

人才济济,名人辈出

天宝刘氏出过很多名人,其中,古代以南阳知府刘拱宸最有名,现代以外交家刘师舜最有名。

清朝同治年间,天宝进士刘拱宸担任南阳知府,宽仁爱民,百姓称赞他是南阳府两百年以来最好的父母官,人称“刘青天”。

刘拱宸处理民间诉讼,常常是先把事主叫到后厅,询问事情经过和是非曲直。不是情况特殊,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让事主屈膝公堂。每次断案,都要苦心劝导,让事主反思。在公案前,他还特意铺了两块竹篾编织的席子。遇到父子或兄弟相争,就让年幼者长跪于篾席上,罚读《孝经》。他所以设立篾席,目的是用“篾”字的谐音,提示消灭的“灭”,让当事人从内心里悔过自责,醒悟到为人不孝就会“天诛地灭”。今天在府衙二堂前的地上,刘拱宸设置的两块篾席仍保存完好。

南阳府衙内,今天还陈列着刘拱宸的白菜碑,上面刻着“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告诫自己并警示后任:当官要清廉俭朴,关心百姓疾苦,不能让百姓面带菜色。

刘拱宸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阳任上,当时全城百姓跪哭为他送行。

天宝另一位名人是刘师舜。他的曾祖刘如玉,曾在湖南当知县,深得曾国藩赏识,曾国藩称赞道:“刘知县的文告,水平竟然和明代大学者王守仁、文学家吕坤的一样,现在哪还见得到这样的好文章呀!”

年,刘师舜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是江西第一个获西洋博士学位者,回国后先后担任外交部司长、次长、驻加拿大大使。晚年侨居美国,潜心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达20年之久,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礼仪之邦,家风相传天宝古村宗祠文化十分发达,仅现在保存下来,专门用来祭祀祖先的祠堂有四、五座,另外在居民住宅中设有家庙、祖寝和享堂的,多达几十栋,绝大部份的民清古宅,都具有家祠性质。宗族及每个支系,凡有传统仪式要举行或逢重大议事决事事项,就在祠堂进行,通过宗族礼仪道德的传统、家训家规的严格,以及乡俗仪式的正统,来达到教化族人的目的,如忠孝廉节、礼义廉耻、知书达礼等思想,经常是通过家祠活动来展现与传达的,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家礼规范。在家祠中一场活动、一次仪典,甚至一席迎宾宴,都能折射出家族的传统之礼。等会我们将尝到他们的迎客茶,通过五道茶的不同形式,可以看到天宝家礼的一角。物华天宝,丝路源头天宝以物产丰富闻名湘鄂赣三省边界。天宝民间谚语说:“水清米白,粥饮发拆”,意思是天宝的山水田地非常好,粮食富足,连煮饭存下的米汤都浓得开裂。天宝主要出产除粮食、竹木及土特产品外,土纸曾是大宗地方产品。明清时期,天宝是江西土纸最重要集散地,加之当时水运发达,商船可直航天宝,每到产纸季节,百舸争流齐集天宝,装货后商船从耶溪入锦江,再达赣江、鄱阳湖,最后经长江转运南洋各国。所以,天宝是中国土纸下南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天宝美食,享味赣西除上面讲的罗酒外,古村美食丰富多样。天宝人讲究食物烹调,菜肴在赣菜中独有特色,其中以“八碗四碟两点”最有名。

宜丰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吃了天宝糕子”,形容人被称赞而飘飘然。“天宝糕子”就是指天宝薄荷糕,是天宝古村的正宗出产,吃了入口清凉,醒脑提神,身轻气爽。

清朝高安人朱轼,有三朝帝师之称,宫中尝遍美食对吃不以为然,可他吃过天宝酒席后却终生念念不忘,以至天宝至今还流传一则民谚:“天宝刘家一桌酒,吃得朱轼找尾巴。”

天宝出产的罗酒,非常有名,已获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来源:宜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罗小妹

初审:熊紫云

终审:聂云峰

投稿邮箱:yffb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