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古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同古城中心的四牌楼,游客的向导,大同人 [复制链接]

1#

接着分享山西大同行,其实我是被一张特价机票带到这里来的,没想到,印象里的煤都,更是一个旅游胜地。

住在大同古城的阳和门外,每天骑上心爱的单车逛逛古城,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同城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年开始,大同市古建筑、城墙在内的古迹开始大规模修缮、复建,对70%夯土城墙进行包砖整体修复,这就是如今展现在游人面前巍峨壮观的大同古城。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古城里的四牌楼。

明洪武五年(年),徐达将*于魏唐辽元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大同城墙,周十三里,略呈方形布局,每面旁一门之制,共设四门。这种四牌相连的形式,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城内随四门方位,各有一条主干通衢在城中心形成“十”字交汇,以此交汇点为适中之地,街口四面建四柱三间三楼木构瓦顶冲天柱牌坊,布局呈“口”字形围合,俗称四牌楼。

牌楼以街之名大书坊额:和阳街,永泰街,清远街,武定街。其结构精巧,势态宏美。游人现在看到的是年在原址复建的,原建筑因城建等原因已于年拆除。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在多少地方,发生过多少次了,一声叹息。

环岛上牌坊的基座上有四牌楼的简介。历史上,大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这里是抗击北方蒙古侵略的前沿,大同城是兵马汇集之地,有了这个四牌楼,大同的街道被分成了四个区域。来大同投*或是商贸往来,看到四牌楼,就是看到了路标,也就不会迷路了。

清末,大同城再次兴起,大同古城的四牌楼也重现繁华景象。南来北往的商人汇集在古城内,作为必经之路的四牌楼,也就成了一个大同人休闲聊天、信息交流的地方,天下的新鲜事就是从四牌楼散播到四面八方。

四牌楼被拆除后,半个多世纪里,古城再无牌楼的身影,四牌楼作为一个地名,留存在大同人的记忆中。重建后,四牌楼变成了一个繁忙的交通环岛,周边车水马龙。但这里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还允许游人近前参观。这里变成了每个游客的打卡地,游人纷纷慕名前来拍照留念。

四牌楼的传奇经历,昭示着我们对古建保护的全新思维,德国历史学家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也不会再有”,读来感慨万千。

说起大同古城的古建保护工作,就不能不提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大同市东城墙带状公园下沉广场北侧,就有一座梁思成纪念馆,介绍了梁思成与大同古城的故事。

梁思成纪念馆的第四部分,介绍了著名的“梁陈方案”。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府行*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简单地说,“梁陈方案”就是在北京西郊建设一个新城,完整保留老城区,但未被被采纳。有专家指出,如今看来,北京失去了一个可以和巴黎媲美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的机会。

令人欣慰的是,70年前的北京规划“梁陈方案”,在大同得到实现。近年来,大同按照“兼顾古今,新旧两利”,东边建立新城,西边保护老城,将大同古城墙内3.28平方公里区域,恢复到明代时期的面貌。古城仍在改造中,但在我眼中,已经足够震撼了。

如今,这里依然是外地游客游玩古城的向导之地。夜色中的四牌楼灯火辉煌,依旧诉说着大同的传奇往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