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古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梁思成阻止拆北京城无望,转而告诫彭真50 [复制链接]

1#

面对着即将被大改造的北京城,50年代的梁思成面对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彭真痛心疾首地说着:“五十年后,历史终将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梁思成此言并非出于*气,事实上,他比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担忧会成为现实,只可惜,身为卓越的建筑大家,他太清楚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会给城市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带来怎样的麻烦与伤害,在他心中北京城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从漫长历史磨难中走来的珍贵艺术品,想要改造,一定要慎之又慎。

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再一次对未来有着各种美好的期许,大家都渴望着在一些事情上做出改变,用全新的开始作为对新中国的祝福,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北京城也应该好好改造一番。

提出这一想法的并不是别人,而是大文豪郭沫若,在他眼里当年那些高耸的北京城古城墙都是毫无意义的古代城墙防御工事,新中国需要新气象这些城墙拆了也罢。

毫无疑问,在渴望北京城高速发展的人们眼里,推倒城墙就是第一步,他们没有看到的恰恰是这些城墙存在的历史价值,一旦被推倒将不复存在。

而当年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大家对于如何改造北京城提出了很多大胆且难得的规划,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好似意义不大,可如今的人们眼中,这才是对北京城最完美的规划方式。

在这套方案中,梁思成将北京城的珍贵面目保存了下来,基于城墙限制了城市扩张与发展,他还大胆地提出了另造新城的计划,总之,通过这样的规划,北京城原本的样子可以得到保存,新城还可以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需求,如此才能在文物价值与城市发展两者间做到相得益彰。

只可惜梁思成的想法最终没能得以采纳,当北京古城的城墙开始被纷纷推倒时,他与林徽因无比痛心,甚至不惜出面制止,可面对众人认可的拆除计划,二人的坚持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

所以,面对着心爱的北京古城遭受如此改造,也才有了开篇林思成对彭真痛心疾首的对话,如今看来,梁思诚的话的确一语成谶。

当今北京身为魅力之都的确令人神往,可在古城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城市,交通等问题也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每天必须面对的困扰,除此之外,太多原本应该得以保留的北京古建筑都在新城改造计划中被拆除,这对于中国建筑文化传承来说,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基于此,曾积极组织北京城区改造的郭沫若引来了不少人的指责声,甚至有人说,他就是为了在新中国文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为之,根本算不上是爱国文人。

不妨将当年北京城区改造一事还原到当年的国情再来审视,我们也会发现北京城改造在当年面临的困窘与别无选择。

当时的中国尚且处于抗美援朝阶段,北京还要时刻警惕中央的安全问题,如若建立新城并将这些行*部门集中办公的话,极有可能在遭遇空袭时出现集中行*人员伤亡,所以,建立新城这样的*治中心并非明智之举。

除此之外,梁思成想要建设的理想北京城,建成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刚刚走向正轨的中国来说,用有限的钱来办有限的事情,虽很是无奈,可只有这样才会让北京城有一副焕然一新的模样。

就在这样的思量之下,北京城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改造,变成了如今的现代都市,可很多人也在感慨,相对于古城南京,原本历史气息浓厚的北京早已没了曾经古朴的模样。

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也对当年北京城退而求其次的改造感到特别惋惜呢?倘若当年的中国再强大一些,说不定梁思成的构想就成真了,北京还会成为世界城市中最具特色的那一个。

可这一切终究还是尘埃落定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

消失的老北京城就如新中国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做出的取舍,如果用全局观的角度来审视当年作为新中国心脏的北京为整个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古城被拆毁的损失也算是得到了弥补。另外,基于北京城改造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城市改造中,人们还是可以将梁思成的愿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他的建筑艺术造诣依旧值得借鉴。

总之,北京城的改造就如一个人的成长,有得到也必然会失去,从中得到启示对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