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
短短十个字,描绘出四川文旅融合新画卷。
三星堆、金沙遗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九寨沟、黄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版“童话世界”;国宝大熊猫繁衍生活万年;安宁古河、贡嘎雪山、稻城亚丁……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无穷魅力。
自我国改革开放起,四川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系列不凡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片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余万四川儿女,用汗水和智慧,挖掘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传颂古人留下的文化,一步步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
年,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首次步入“万亿级”产业集群俱乐部,成为全国5个旅游万亿产业省份之一。
四川文旅,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再到文旅融合,一笔一划谱写融合大文章,一曲文旅产业大融合的“交响乐”正在天府之国嘹亮奏响。
夜游三江升级版从无到有逐步擦亮四川旅游新名片
如果要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哪些领域变化最大,旅游业一定榜上有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四川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四川旅游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从年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短短十年,迈上“万亿元”台阶。四川已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四川还没有旅游业。”干了30多年旅游工作的柴延祝回忆道,谈四川旅游,要从改革开放说起。作为四川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柴延祝见证了四川旅游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文旅融合。“起初只有旅行社,而他们的职责是负责接待入境游。”据悉,年我省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0.25万人次。柴延祝告诉记者,适逢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部门开始接待外宾,要让外宾迅速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瞧一瞧。“旅游景点”这个词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有的。“我们的都江堰、峨眉山、乐山等人文自然风光,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慢慢有了名气。”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唐代诗人王勃盛赞“优游之天府、宇宙之绝观”。大自然的特别眷顾成就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也赋予了四川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过去,说到四川旅游,仅有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乐山大佛、大熊猫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为省外、境外游客熟知。”柴延祝介绍,经过改革开放后近40年的发展,稻城亚丁、阆中古城、蜀南竹海、剑门蜀道等一大批资源禀赋突出、经营管理规范、旅游口碑良好的精品旅游目的地享誉海内外,大大提升了四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现在,四川拥有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三处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个,国家A级景区个,其中5A级景区12个、4A级景区个。
此外,还有稻城亚丁、贡嘎山、四姑娘山、泸沽湖等风景名胜,造就了四川一年四季的如画风景。
产业之兴催生“旅游+”新业态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量变必然引发质变,市场需求也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年4月25日晚,成都市精心打造、探路新业态夜间经济的“夜游锦江”项目正式运营;“五一”小长假期间,作为目前四川省内建成的最大单个夜景项目,升级版的乐山“夜游三江”也全新起航、盛装迎人;夜幕降临,南充“梦幻阆中”灯光秀开启,由锦江到嘉陵江、岷江、青衣江,四川夜间文旅经济花开多枝。
“四川旅游纵向深入发展较快,横向对比发展在多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距。填补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等的缺口,让产品开发更有精度、深度、高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