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已经有三年多了,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它还被中国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城”,所以每年到这里打卡的游客可谓络绎不绝。虽然只要持有杭州市民卡就可以免费预约进入遗址公园,但景区实在太大,往往还是需要坐景交车或者租自行车才能逛得惬意,因此我个人倒并不太热衷,反而更喜欢只到良渚及其周边的农村转转,不仅田园风光宜人,还经常能发现很漂亮的不知名公园或者人文景点。
比如这次为了寻找良渚地区突然出现的一片粉黛乱子草,我就在路上遇见了好几个美丽乡村,其中不乏“有趣”的雕塑和规模不大的花海。长命桥村位于余杭区瓶窑镇,但其实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不远,从地图上看,旁边就是“良渚古城配套服务中心”。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直到大致逛了一圈,才发现总共只种着几小片“网红草”,跟“情报”里说的完全是天差地别。好在环境不错,也就航拍了一下,确实没让人失望。
虽然找不到公园的名字,跟良渚文化息息相关的元素却无处不在,不仅矗立着看上去颇有些来历的“图腾”作品,一边还有黄白两色泾渭分明的碎石砂滩。
走近观察,雕塑大概名为“文明曙光”,整体布局内方外圆,由四短一长共五个柱体组成,据说它们的外形结构是以瑶山观象台的天文现象为设计依据,并且采用象征良渚文化典型代表的玉琮为主要元素贯穿始终。最高的中心柱自上而下将陨石、砂石、原始文字、玉琮穿插于其中,从黑白色调过渡到彩色,寓意良渚文化从农业到玉器的发展过程。四个矮柱则分别雕刻着“春夏秋冬”的古文字符号,并与四季的色彩相结合,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环绕中心柱。最外边又有一圈大石块,代表的是二十四节气,向我们展示着良渚先民对天文现象的探索。
几艘“独木舟”似乎有些随意地横在砂滩上,虽然有的成色还很新,但在不断的风吹雨打之下,也已经满身斑驳,哪怕这里没有水,似乎也能感受到厚重的岁月沧桑,曾经的良渚文化。。
竹制的休闲花架很令人惊艳,种植的两排粉黛乱子草把几乎它烘托成一个美轮美奂的静谧空间,抬头又能看见不少景观灯带,相信等到天黑后,这里会变得更加梦幻吧。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