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年,继年夏奥会后,北京又举办冬奥会——一场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欢聚一堂的体育盛会,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作为“双奥之城新气象—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的“和平菓局”,借着地理位置优势,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迎来全新发展。
一、和平菓局“传统与创新”融合式经营
走进王府井百货大楼,各种名牌珠宝、钟表、高端化妆品等浓郁的都市时尚气息扑面而来,而行至大楼地下二层,似乎穿越到另一个时空,胡同、四合院的热闹与繁华尽现眼底。
胡同是最鲜明的老北京元素之一,“北京不但有名胜古迹,藏在古城中的胡同也独具魅力。去胡同中走一走,才能真正领略北京这个几百年古都的韵味。”来自泰国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广告明星乔楚航(TengneungKritsanagun)在参加“丝路大V北京行”活动时对老北京胡同情有独钟。
斜靠在路边的二八自行车、墙上挂成一排的鸟笼、家家户户门前的信报箱,胡同里晾衣绳上挂着两三件衣服,墙根儿底下晾晒着的白球鞋,拐角处下了一半的象棋、小马扎,墙上贴着居委会通知书、宣传标语,书局、老北京照相馆、集市、录像厅、和平戏院、劝业场……还原了最朴实无华的老北京市井生活。
胡同口,一位书法篆刻人向母子三人详细地介绍着自己为两个孩子写的具有祝福意义的名字藏头诗;墙角一边,支着一个修鞋摊儿,拐角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录像厅,有着时代印记的港式武打片立刻浮现在脑海。
胡同里的鞋摊儿
皮影、棕编、吹糖人……这些不仅是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也吸引了更多的小孩驻足。
非遗皮影艺术
棕编艺术传人张存生仅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将棕叶编成了一只黄中带青、灵动朴实的小蚂蚱,记者将其接到手中时还微微颤动、栩栩如生,引来不少游人驻足远观。在“糖人孔”第六代传人孔路军的手中,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糖稀可以变化为万千形态,一根长长的糖管子送到嘴边,小老鼠、小鸡、小狗等各式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很快成型,煞是可爱。
据介绍,张存生、孔路军等很多都是和平菓局精心寻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和平菓局也能品尝“舌尖北京”美味,卤煮炒肝爆肚,豆汁焦圈炸酱面,还有冰淇淋和各种糕点:桃酥、牛舌饼、荷花酥、京八件等,在复原老味道的基础上改良,以桃酥为例,既有经典口味,也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做了蔓越莓口味;“杏仁豆腐二锅头”口味的冰淇淋……将老北京的特色融入创新。
二、和平菓局新消费城市范本
和平菓局王府井旗舰店年8月12日在百货大楼地下二层正式开业,建筑面积平方米。
改造前的王府井百货地下二层空间,是几乎没有顾客光顾的尾货打折区,后经过升级改造,成为商业、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的创新地标,也成为了凝聚北京味、文化韵、时尚感的王府井商业文化名片和知名网红打卡地标,持续引领着京城游玩的新浪潮。
和平菓局原是由局气餐饮集团创始人韩桐亲手打造,项目之初定位是一个“老北京糕点”售卖的场所。和平菓局的名字来源与糕点也息息相关,唐宋时期,点心也被称为“果子”,在老北京亦有“果局”这样的叫法。
后左驭商业接管和平菓局运营权,除对消费业态展开升级,近期进一步引入戏精学院、上新故宫等文创IP资源,进一步打造沉浸式商业体验空间。
据了解,左驭商业联合创作人孙伟亦曾成功打造运营位于上海世纪汇的弄来上海风情街项目,该项目在不久前的十一长假期间,被大众点评评为上海网红打卡地第一名。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胡伟东则深耕文商旅赛道七年,戏精学院等文商旅内容,正是其之前投资整合的优质资源。
“北京将政府的资源和企业的创意相结合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点值得很多城市学习和借鉴。”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政论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YuryTavrovskiy)在参加“丝路大V北京行”活动时如是评价。
实际上,在商业项目业态趋同的背景下,在固有消费思维中如何吸引消费,找寻差异化的亮点,成为突破的关键点,和平菓局正在用空间创新、体验十足的“沉浸式商业”模式进行验证,通过场景体验,复原市井中的老北京文化,以沉浸式表达,营造仪式感,呼唤消费者的记忆,在文旅融合的同时,也打造了“非遗传人”、匠人等IP标签。
有报道称,改建之后重新开业的和平菓局,每天的客流量达17,人,一举成为东城区乃至整个北京“明星”文化项目。即使到现在,平日客流量大概在6,人次,周末则能达到10,至12,人次,一年的客流量可达万。以至于在这个只有扶梯作为主出入口的空间里面,周末需要进行限流。随着和平菓局的不断发展,新消费城市的范本逐渐凸显出来,这或许将成为未来所有城市发展的趋势所在。
文/白丽霞